近日,美国白宫一纸行政令彻底颠覆跨境电商的“小额免税”红利,跨境电商卖家被迫在涨价、市场转移与供应链重构中寻找出路:涨价虽能短期止血,但削弱竞争力;开拓欧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成为避险共识;而深耕美国市场的卖家则押注海外仓,通过拆包避税、头程降本、本地化服务构建长期壁垒。这场关税风暴不仅加速行业洗牌,更催生出新一轮全球化布局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博弈。
美国当地时间2025年4月8日,白宫再次发布行政令,称将对中国出口的价值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小额免税”政策做出最新的调整:
从价税率暴涨:关税税率从30%飙升至90%
计件关税翻倍:2025年5月2日-6月1日:每件小额包裹关税从25美元→75美元;2025年6月1日后:每件小额包裹关税从50美元→150美元。
这意味着,5月2日后,所有符合原免税条件的商品,都将面临"90%货值税"或"75美元/件"的择高征收(6月1日后升至150美元/件)。
面对不断叠加的关税政策,跨境电商卖家们要如何应对呢?
一方面,在美国市场,卖家们只能被迫涨价,与消费者共同承担新增关税成本。如致欧科技、巨星科技、道通科技等大卖都纷纷表示将在美国市场进行产品涨价以应对短期成本冲击。这种成本转嫁策略虽能缓解短期压力,但长期来看,单纯依赖涨价将导致市场竞争力持续衰减。
另一方面,卖家们也在积极开拓欧洲、亚太、中东、南美等市场,分散区域政策风险。根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2025年Q1中国对欧盟跨境电商出口同比增长62%,东南亚市场增幅达89%,中东地区更是实现132%的爆发式增长。安克创新、Shein等头部企业也都在大力布局新兴市场,通过多区域运营降低单一市场依赖。
而对于对于坚守美国市场的卖家们来说,海外仓正成为化解关税危机的核心枢纽:
关税层面:通过拆包、保税、中转降低税负。
成本层面:头程海运+本地配送综合成本更低。
竞争层面:抢占平台流量,提升转化率与客单价。
抗风险层面:抵御政策波动,建立长期壁垒。
这场关税风暴正在重构行业格局。对于跨境电商卖家来说,关税加征是一场灾难的同时,也未必不是一次机会。通过快速响应和战略调整,广大跨境电商卖家和海外仓企业不仅能生存下来,还可能在新格局中找到增长机会!